安宫牛黄丸是谁发明的?安宫牛黄丸来历
安宫牛黄丸是谁发明的?安宫牛黄丸来历,很多人可能对安宫牛黄丸不是很了解,其实安宫牛黄丸是一个十分名贵的药品,而且里面的中草药成分也是很多的,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安宫牛黄丸是谁发明的
“安宫牛黄丸”发明人吴瑭(字鞠通)就是这《温病条辨》的作者。
吴鞠通,清乾隆年间生人,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书香之家。19岁时,父亲因病早逝,吴鞠通深愧“父病不知医,尚复何颜立天地”。于是他开始遍览方书,刻苦研读,“弃举子之业,而专事方术”。26岁时,吴鞠通被选贡入京,参与《四库全书》子集医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。期间,他进一步研读晋、唐以降各家名医学说,受益匪浅。
他读前朝吴又可的《温疫论》时注意到,在吴又可生活的晚明时期,战乱频仍,瘟疫流行,而大多医家还囿于伤寒之论,不能变通,吴又可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流行性瘟疫“是无形之戾气口鼻侵入人体而致”,为中医传染病学奠基。去年我国发行的电影《大明劫》,就是再现了明末战乱时期,一代大医家吴又可的医学实践故事。这个早于西方200年的传染病学的发现,无疑刺激着吴鞠通,他更加“嗜学不厌,研理务精,抗志以希古人,虚心而师百氏”。因此吴鞠通的医学知识大长。
虽然他学业日精,但他处事却慎之又慎,一直未敢坐堂行医,出手治病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,京城瘟疫流行,一时死亡无数,人心惶惶。“十七年磨一剑”的吴鞠通“怀救世之心,秉超悟之哲”,在亲朋的鼓励下,施以名家叶天士奋力抢救之法,“六经辩证,三焦论治,卫气营血”,在改良牛黄清心丸基础上,制成安宫牛黄丸等名药,一下子从危重病人中救活了几十人,自此吴鞠通声名大振。
“温疫门”的首药便是安宫牛黄丸。安宫牛黄丸的“宫”,本指宫殿,君王居住在其中,如果用它来比喻人的脏器,那么心的作用即可被喻为“君”,而心包则可被喻为“宫”——“安宫”一词就由此而来。而牛黄则是这味药的君药(主药),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
嘉庆十八年(1813年),在他终生的朋友汪廷珍(时任礼部尚书)的鼓励下,吴鞠通撰写的《温病条辨》得以刊刻问世,“是书一出,大道不孤”,安宫牛黄丸也从此更为世人所熟知。
安宫牛黄丸副作用有哪些
安宫牛黄丸副作用体现在因安宫牛黄丸中含有朱砂和雄黄,据药典记载,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(m二csulfids),其含量比例不同,大致为含汞86.2%,硫13.8%,对于单味朱砂或含有朱砂成分的中成药,不宜超量或持久服用,尤其肝、肾功能不正常者,更不宜服用,以免造成汞中毒而加重病情,出现中毒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,以免发生意外。
其次还体现在牛黄对孕妇不好,有小毒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丘疹样斑块、瘙痒,脸部、躯干部较重。部分病例为固定性斑疹,分布在脸、颈部。如蚕豆大红斑伴瘙痒;部分病例为过敏性单状疱疹、剥脱性皮炎和慢性砷中毒、黑皮病。呼吸急促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大汗淋漓、烦躁不安、神志不清、大小便失禁、腱反射消失及呼吸停止。上消化道黏膜损伤。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、疼痛、恶心、呕吐,呕吐物呈咖啡色,随后便血。
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止汗畏冷、面色苍白、冷汗不止、脉微欲绝,由闭证变为脱证时,应立即停药。
高血压的原因
高血压是一种长期、慢性的疾病,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心理的,生理的,社会的因素等。最主要有肥胖、饮食、年龄等因素。
肥胖
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。肥胖人脂肪多,这不仅引起动脉硬化,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,造成血流决量增加,结果易产生血压。
饮食
食入过多的食盐,可招致高血压。此外,钾和钙食量过低,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,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。
年龄
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。就总人群来说,年龄每增加10岁,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.3%---42.5%。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四、
精神紧张
长期精神紧张、愤怒、烦恼、环境的恶性刺激(如噪音),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。
职业
工作紧张,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少体力活动的职业,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。
饮酒、吸烟
酒能引起高血压,且加重高血压,损害心脑血管。吸烟: 吸一支普通的香烟,可使收缩压升高1.3~3.3kPa(10~30mmHg),长期大量地吸烟,也就是说,每日抽30~40支香烟,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,天长日久,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,血管内膜渐渐增厚,形成小动脉硬化。
遗传因素
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,父母均有高血压,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