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好的法制瓜,不过是闹剧一场?
要我说,这场京台版的《与S家同行》连续剧,干脆改名叫《循环播放》得了。每当观众以为要大结局,剧情立马重头再来,比八点档还准时。
闹剧背后的生意经
编辑部为啥不爱写这事儿?因为这家人个个都是"高耗能"选手。40岁的"北京大男孩"心思比姑娘还难猜,发疯→直播→和好的套路已经循环播放三遍了。这回闹腾三天,汪小菲又拍拍屁股退场,留下一地鸡毛。
张兰的生意辩证法
这边厢,张兰女士的直播间才是主战场。前脚骂儿子怂包,后脚就夸"北京爷们有格局",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。切皮蛋的功夫都不忘带货,一根线切出商业帝国,这波操作我给满分。
大S的精准反击
那边厢,大S终于亲自下场。针对"天价电费"的质疑,一句"没条件没兴趣"直接带过;面对四千万账单的共情攻势,轻描淡写表示"抚养费就25万";最绝的是把汪小菲的"幽闭恐惧症"和父爱捆绑销售,这波回应堪称公关教科书。
床垫的奇幻漂流
这场闹剧真正的MVP,非那张床垫莫属。从豪宅到酒店,从拖行到解剖,最后在闪光灯下完成使命。说好的百万海丝腾?结果是个平替款。果然霸总人设和现实之间,差着100个张兰的直播间。
商战的魔幻现实
你以为的商战是《华尔街之狼》,实际演出来都是《乡村爱情》。从划单车座到偷公章,从拔网线到举报涉黄,大佬们的操作朴实得让人心疼。最绝的是那位翻墙偷拍的董事长,被抓时还保持八颗牙微笑,第二天股价居然涨停。
循环的财富密码
说到底,这些闹剧背后都是生意。汪小菲一场发疯带货百万,张兰直播间人气暴涨,就连床垫都成了全网顶流。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,体面算什么?能变现的疯癫才是硬道理。这场大戏,注定会在流量密码的驱动下,继续循环播放。
看客们笑完骂完,别忘了人家酸辣粉都卖脱销了。这哪是家庭伦理剧,分明是当代魔幻商业启示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