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歌手”汪峰:选歌担当,无冕之王

编辑:娱乐看点2025-03-31 10:18:30影视
字体:
浏览:

编者按: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往往过于哲学化,但如果换成"什么是成功"这个问题,似乎就变得接地气多了。在这个时代,人们对成功的评判标准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维度。

两种维度的成功观

当下社会对成功的评判存在两种标准:一种是世俗意义上的即时成功,另一种则是更具超越性的长期价值。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衡量的时间尺度不同——前者关注当下的即时反馈,后者则着眼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。

很多人抱怨这个快餐时代让第一种成功观占据了主导地位,导致社会忽视了更有价值的东西。但事实上,这两种观念在任何时代都是并存的。正如古语所云"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",道出了人们对这两种价值统一的追求。

而我认为,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在于将这两种维度标签化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相对"投机"的社会环境中,要让大众坦然认可并欣赏通过勤奋与才华获得财富与地位这件事,实在太过困难。

汪峰在《歌手》舞台

音乐人的多重身份

2018年2月1日,长沙的冬夜寒意袭人。湖南广电大楼外,观众们正通过严格的安检进入演播厅,准备参与《歌手》节目的录制。在对面的一间休息室里,汪峰正抓紧最后的时间小憩。

这位内地乐坛的标志性人物,除了音乐人的身份外,还拥有诸多跨界头衔:互联网音乐平台创始人、APP开发者、投资人...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令人惊讶,从区块链到比特币,都能引发他浓厚的兴趣。

"如果有可能,我一定要成为中国第一个发币的艺人。"汪峰曾这样说道。这种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,让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。

汪峰在休息室

完美主义的音乐态度

在《Mr.Man》正式录制前的彩排中,汪峰展现出了令人叹服的专注力。他与合作多年的乐队一遍又一遍地调试,有时甚至只为两秒钟的段落反复打磨。这种对细节的苛求,源于他对音乐的极致尊重。

"比昨天好不少,但是键盘缺低音,两个吉他的闷音需要再出来点。"汪峰这样指导乐队。正是这种完美主义精神,让他在答应参加《歌手》时只提了一个硬性要求:必须带自己的乐队。

在汪峰看来,音乐不是简单的表演,而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仪式。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算起,他已经与音乐相伴42年,这种长期的专业积累,造就了他独特的音乐审美和标准。

汪峰与乐队排练

推广好音乐的责任

在《歌手》舞台上,汪峰的选歌总是别具匠心。从《下坠》到《儿时》,再到《Mr.Man》,他始终偏爱那些优秀的原创作品。《Mr.Man》这首歌背后还有段特别的故事——汪峰在2016年听到满江的专辑后,就主动联系表达喜爱,并在多个平台推荐。

作为内地乐坛的重要IP,汪峰参加《歌手》带着明确的责任感:不仅要展现什么是好歌手,更要告诉大家什么是好音乐。为此,他创办音乐平台,扶持新人,虽然现实并不尽如人意——他亲自参与采访制作的音频节目最终停更,但这份坚持本身就值得尊敬。

汪峰在排练现场

超越名次的价值

当《Mr.Man》的录制结束,汪峰团队对演出效果非常满意,但最终排名却只获得第四。面对这个结果,汪峰显得很淡然:"一个人努力做完一件事,就以为世界应该反馈给自己一个好结果,这种定义成功的想法特别幼稚。"

这种态度让人联想到正在创造航天奇迹的埃隆·马斯克。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得失,而在于坚持自己的热爱,并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。正如汪峰所说:"榜样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财富,更是精神的感召。"

或许,《Mr.Man》中的歌词就是对成功最好的诠释:"你输掉的某些可能,那并不是全部;你拥有的哪怕瞬间,也是上天的礼物。"